【人民医生网讯】今年6月15日,北京市启动医耗联动综合改革,这是北京市在2017年4月医药分开综合改革之后的医改再启程,半年来,参加医改的3700所医疗机构诊疗服务秩序井然,已完成门急诊量1亿多人次,出院近250万人次。
昨天下午,位于东城区赵家楼胡同的建国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暖意融融。67岁的许阿姨,正在和她的全科医生李海东“聊天”。许阿姨血压高,每个月都来社区拿一次药,几年下来,她已经和李海东大夫成为好朋友。“今年社区看病更方便了,先看病,再掏钱。”许阿姨说的先看病后掏钱指的是“先诊疗后付费”。许阿姨感受到的便利举措只是北京市医改系列举措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建国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熊卫红说,去年中心及两个站的年门诊量为11.4万人次,今年前11个月门诊量就达到了11.5万人次,“预计年底将达到13万人次,比去年增加20%。”
许阿姨说,她家离着协和医院更近,“但常见病还是来社区里看更方便,现在社区的药也齐全!”更让许阿姨高兴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北京同仁医院“结了对儿”,成为北京同仁医院医联体的成员单位,“原来我要看看眼底,就要去同仁医院排队;现在在社区医院照个相,同仁医院专家就能给看。”
许阿姨说的“社区照相,同仁诊断”得益于建国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北京同仁医院建立的信息共享系统。去年年底,社区中心购置了一台“免散瞳数码眼底照相机”,这台设备拍出的眼底照片“直通”北京同仁医院,专家阅片诊断后,就可以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精准预约转诊挂号。许阿姨就是这项服务的受益者。
熊卫红说,明年,北京协和医院全科医学科的专家还会下沉到社区,在这里开设家庭医生工作室;社区的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将进驻辖区的养老院和养老驿站开设家庭医生工作站,完善健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体系。
社区医疗机构变化的背后,是北京医改再出发。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启动之后,分级诊疗效果持续向好,呈现门诊服务向基层机构分流的良好态势,住院服务则向三级医院集中。
医耗联动综合改革以来,医药费用较去年同期增长6.2%,增长率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提高,是近十五年以来费用增长幅度最低的一段时期,门诊和出院患者费用中医用耗材和检验所占比例下降。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和医用耗材联合采购效果明显。
北京市统计局调查的数据显示,在就诊医疗机构意愿方面,42.4%患者选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患者首次将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就诊首选,表明群众对基层卫生服务信任加强。(人民医生网—中国领先的医疗医药行业专家服务与学术推广平台,组织基层医院院长培训、基层卫生干部培训、乡镇卫生院培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等各类学术推广会议。)
北京:疫情期间老年慢病患者可由家人代开 | 评论: | [热点评论] | |
带量采购撬动医改新局 | 评论: | [热点评论] | |
永城市中心医院医健集团荣获河南医改典型案 | 评论: | [热点评论] | |
三明医改凭什么能成为全国典型? | 评论: | [热点评论] | |
从药品突破 深化医改再出新政 | 评论: | [热点评论] |
等级: 2500 排名:3
等级: 1000 排名:5
等级: 1000 排名:6
等级: 1000 排名:9
等级: 1000 排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