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医生网讯】春节一过,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昌增益开始每天到办公室工作。望着空空荡荡的实验室,昌增益说:“1月28号我有一个研究生从山西回来,想尽快开展实验工作,但北大的隔离措施很严格,只得又让他回老家去了。现在这里只有我一个人。”自1月23日武汉封城起,全国各省市陆续针对新冠病毒疫情实施全面隔离措施。
一个月来,广大科技工作者,特别是医学和公共卫生等领域的科学家们无不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工作中去。那么,疫情对中国的科研工作造成了哪些影响?未来的科研政策和趋势又会有何种变化?“整体上对工作影响巨大。一是所有的实验室工作停摆,大量样品积压,对后期项目的完成影响大,二是影响或进一步影响上半年的调查和取样等,三是停止所有学术交流,并可能影响上半年计划的学术交流。”研究员李明(化名)对《中国科学报》说。
“之前研究生们一直忙于每天的实验工作,这次倒是给了大家一个机会,可以静下心来更好地思考沉淀一下。”昌增益要求他的研究生们利用这段时间,在家里整理自己过去的实验数据,深入阅读一些文献,并撰写一篇英文综述。“之前学校一直鼓励我们录制在线慕课,因为没有时间,所以至今未能付诸行动。这次有了紧迫感,我们准备把《生物化学》上课录像制作成慕课。这也是抗疫期间,全国人民齐心协力的一种体现。”
但是,这样的情况短期的教学工作尚能凑合,而长期的科研工作则不可持续。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维说,目前只能做诸如撰写项目申请、整理修改论文等文字性、总结性工作,而实验研究则无法展开。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步文博也反映,隔离期间,他们的课题组有3-4篇正在投稿的论文收到了审稿人意见,要求在两周至1个月内补充实验数据。眼下只能向责任编辑申请延期。“高水平的研究和论文撰稿非常耗费精力和时间,顶尖期刊对论文投稿有很强的时效性要求,如果在隔离期间发表了其它相关类似的研究而导致修改论文最终被拒稿,是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步文博说。
“实验科学研究讲究从量变到质变,通常我们的学生第一年上课为主、第二年进入实验阶段,经过一年多的积累,到后半段本来正是出高质量成果的时候。”黄维说。结果,今年即将毕业的研究生们受到了疫情最直接的影响。“研究生的学位论文有系统性和完整性的严格要求,没达到标准就不可能毕业。”步文博说,“学校不会因为疫情而降低对学位论文的要求。”研究人员之间的学术交流也难以正常开展,5月份之前的学术会议全部延期。
据黄维和步文博介绍,他们领域内部分已明确延期的国际学术会议包括:华中科技大学主办的国际新兴太阳能电池研讨会、西北工业大学主办的2020中新生物电子会议、中国药学会和北大医学部等主办的第四届国际纳米药物大会、兰州大学等主办的2020年中西部地区无机化学化工学术研讨会。黄维还认为,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复工后,将面临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受损等严峻考验,企业技术研发及未来发展将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1月29日,科技部网站发文透露,近日,科技部下发《科技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技攻关项目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各有关攻关项目承担单位及其科研人员勇挑重担、敢于担当,把论文写在疫情第一线,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之中。CT检测是此次疫情诊断的重要手段,步文博之前和华山医院影像科合作,在影像诊断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他们也在申请相关课题。
李明认为, 疫情后国家肯定会增加对医学和公共卫生领域科研的投入,包括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物学,特别是预防医学。但透过这次疫情,反应中国的科研方向性、基础性、长期性都存在问题,未来除了要加强基础研究,还要从供给侧改革和布局应用研究方向。“这次我们国家的学者们很快就测定出了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和部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昌增益说,“这展现了我国基础研究的一种实力,但也暴露出一些科学研究的不足,人类依然对病毒感染和致病的全过程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还缺乏有效的对付病毒的手段方法。”
病毒结构简单,缺乏有效的靶标,为科学家们寻找有效治疗手段带来了难题。SARS主要攻击肺部,而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或直接攻击,或会引起肝脏、肾脏、胃肠道等消化、泌尿和生殖系统的并发症状。“这类病毒很容易变异,对其快速发现、快速了解、快速应对考验一个国家的生命科学的基础研究的实力。”昌增益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基础科学是应用科学的源泉,中国作为一个大国,需全面发展才是。”
“健康科技本来就是人类的终极科技,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黄维说。“发达经济体如美国、日本、新加坡等,都将基础医学和公共卫生放在各项研究首位,资金和人才资源遥遥领先,可以占到科研预算的一半以上。”他认为,经历这次疫情,我国也可能会重新审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等领域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动全球公共卫生合作。
黄维介绍,最近20多年间,其团队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布局,已经在有机电子、生物电子等柔性电子的关键领域,培养了以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校长刘斌教授、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汪联辉教授等为代表的高端人才,积累了许多高水平科研成果,研制了系列生物传感器等,可以向健康科技产业转移技术,实现呼吸和血液系统的快速检测,适合高校医院、社区医院等基础设施不完备的基层医院进行快速筛查,为抗击新冠肺炎作出贡献。
疫情仍在延续,如何降低影响?疫情仍在延续,虽然国内除湖北以外地区月初曾出现新增确诊病例16连降,国外却呈扩大之势。“这次疫情中关于病毒信息的分享,以及应对措施的国际合作前所未有。”步文博说,“长远来看,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一定是未来应对重大公共安全危机的趋势。”为尽量降低新冠肺炎对我国科研工作的影响,黄维说,应该在不同层面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应在国家层面加大政策激励、强化资金保障、扩大服务供给、聚集优势资源,支持科技型企业尽快复工复产。
同时,引导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及相关科研人员优先复工,逐步恢复社会秩序,相关科研产品,优先应用于抗疫第一线。对于为疫情防控做出重大贡献的机构与企业,应当给予优待。
其次,各级政府要强化舆论引导,鼓励各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工作者积极采用线上线下等多种办公模式,减少疫情对于社会经济的影响。
最后,广大科技工作者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更应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投身于疫情防控主战场。坚定不移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科学判断形势,精准把握疫情,用实际行动弘扬抗击疫情正能量,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病毒没有国界,战胜疫情是各国科学家的共同使命,我们要联合一切外部力量,充分发挥多领域多学科协同效应,共同开展科研攻关,尽快把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中;要密切关注有关疫情动态信息,通过正常渠道及时提出有针对性、切实管用的意见建议和方案,为阻击新型肺炎提供科技智慧;要积极履行职责,大力普及科学防控疫情知识,通过各方渠道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防护意识,防止谣言传播,理性科学防控,维护社会稳定”,黄维说道。
“上下同欲者胜,我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和衷共济、勇于担当,做好国家及省市科学决策参谋智库,为疫情防控建言献策,我们一定能够共克时艰,产出更多宝贵的科研成果,早日全面控制疫情蔓延并彻底战胜疫情。”(人民医生网—中国先进的医疗医药行业专家服务与学术推广平台,组织基层医院院长培训、基层卫生干部培训、乡镇卫生院培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训、共识指南等各类学术推广会议。)
内江市这一科研成果喜获四川省医学科技奖 | 评论: | [热点评论] | |
文学军教授最新抗衰科研成果 | 评论: | [热点评论] | |
四名专家谈抗疫科研攻关阶段性成果 | 评论: | [热点评论] | |
吴仁容委员:加快医学科研成果转化 | 评论: | [热点评论] | |
习近平强调:最终战胜疫情,关键要靠科技 | 评论: | [热点评论] |
等级: 2500 排名:3
等级: 1000 排名:5
等级: 1000 排名:6
等级: 1000 排名:9
等级: 1000 排名: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