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兰州交通大学天然药物开发研究所教授沈彤从传统中药材中获得灵感,成功研发出纯中药制剂的植物源生物农药系列产品。不同于化学农药,中药农药以传统药食两用中药材为原料,不仅有防病、杀虫作用,还能为农作物补充营养。截至目前,该系列产品已在甘肃、陕西等省区100万亩10多种农作物种植上试验示范及推广应用。中药农药具有绿色天然的本色。化学农药有污染性,用少了不管用,用多了会出现农药残留。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虫子容易出现耐药,只能在毒性上不断升级加码,对食品安全构成很大威胁。《食品安全法》提出,加快淘汰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动替代产品的研发和运用,鼓励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从2015年开始,农业部组织开展“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快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同时加快生物农药推广应用。让农作物“喝中药”,摒弃了人与自然对抗思维,实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不仅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还能改善生态环境,从源头上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筑起食品安全的防火墙。
作为一类天然源农药,中药农药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据统计,中国生物农药年产量达到近30万吨(包括原药和制剂),约占农药产量的8%。但中药农药能防治的病虫害还很有限,能给农作物吃的中药品种不够多,中药农药研发应用推广跟不上,缺乏一条发展的“绿色通道”,为乡村振兴提供绿色支撑还有一段路要走。
中药农药也能治好中药材自身的痼疾。中药饮片不合格,原因在于农药残留超标。《中医药法》规定:“国家鼓励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严格管理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禁止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使用剧毒、高毒农药,支持中药材良种繁育,提高中药材质量。”如果中药材种植不再使用化学农药,而是使用中药农药,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让中药材喝上中药,必须改革完善现有的监管体制,让中药材脱去“农皮”穿上“药装”,不再当作农作物种植管理,让药品管理部门从源头上实施可追溯式监管。
随着中药需求量的增加,中药供给短板日益凸显。前几年,宁夏枸杞丰收,有些农户不得不看着枸杞坏在地里。在当地枸杞采收的季节,找不到足够的工人来进行采收,即便是能找到工人,人工成本也高得惊人。中药材种植因人工成本急速上涨,面临产量萎缩的局面。我国中药材种植滞后于农业种植20—30年,良种推广率不足10%,机械化才刚刚开始,中药材产地加工条件落后,交易方式较原始,现代中药材物流和市场体系还不完善,中药材生产的供给侧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破解中药材产业发展难题,必须瞄准高质量,推进中药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重规模求数量转向重质量求效益。
让农作物“喝中药”,开辟了中医药学新的用武之地。中医药是伟大的宝库,也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合理生产开发利用中药资源,能够更好地释放中医药的潜力。期盼中药农药大有作为,给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的“产量处方”。
等级: 2500 排名:3
等级: 1000 排名:5
等级: 1000 排名:6
等级: 1000 排名:9
等级: 1000 排名:10